沉浸式VR党史赋能红色教育 永宁少年穿越时空砺初心

近日,永宁县阳光社区科技馆迎来73名"红领巾科考员"。在"时光隧道"VR党史教育舱内,孩子们佩戴定制化儿童VR设备,开启重走长征路的数字探险。这套系统专为6-12岁少儿设计,采用卡通化视觉语言重构历史场景。

孩子们在党史体验区戴上VR眼镜体验

在"雪山历险"模块,9岁的马天宇刚戴上设备就惊呼:"雪花在睫毛上融化啦!"温感装置模拟零下15℃体感,重力感应鞋垫随步伐加深积雪阻力。当孩子们尝试搀扶虚拟战友时,触觉手套会反馈棉服补丁的粗糙质感。"原来冻僵的手指连干粮袋都解不开,"实验小学五年级的王梓涵在体验日志中写道。

"草地奇兵"环节融入游戏化学习机制。孩子们需在AR地图上识别可食用野菜,智能手环实时监测蹲姿时长——超过设定值会触发"体力透支"警报。在搭建帐篷任务中,空间定位系统精准捕捉每根虚拟树枝的摆放角度,正确率达80%方可通关。

国防教育区配备"未来战士"模拟系统。孩子们通过手势操控全息沙盘,观察辽宁舰甲板战机的起降流程。在电磁炮原理展示墙前,12岁的科技迷张昊阳发现:"原来弹丸加速时周围空气会电离发光!"

教育舱搭载的认知评估系统显示,参与儿童对"半截皮带"故事的细节记忆准确率达89%,较传统教学提升52%。科技馆同步开发"长征数字绘本",扫描展墙二维码即可召唤3D讲解员"小红军"。

永宁县构建的"红色教育立方体"模式,已形成"VR重走长征路+AR国防实验室+AI红色剧场"三大模块。今年以来累计开展47场次科技浸润式教学,覆盖2300余名中小学生。教育局负责人透露,正在研发"跨代际红色记忆库",拟通过动作捕捉技术留存老战士的战术手势,转化为VR教育资源。

THE END
分享
二维码
海报
沉浸式VR党史赋能红色教育 永宁少年穿越时空砺初心
近日,永宁县阳光社区科技馆迎来73名"红领巾科考员"。在"时光隧道"VR党史教育舱内,孩子们佩戴定制化儿童VR设备,开启重走长征路的数字探险。这套系统专为6-12……
<<上一篇
下一篇>>